建言獻策
近年來,我市居民小區內居住性用房改變為倉儲性用房的情況日益普遍。特別是道外、道里、南崗、香坊等老城區的商貿集中區域及各大商圈周圍尤為突出。“住改倉”在為附近商圈業戶日常經營提供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存在干擾居民正常生活秩序,極易引發消防、治安問題等隱患,亟需引起相關部門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一)建立“住改倉”整治常態化工作制度。借鑒廣州、重慶等外地經驗,對“住改倉”問題要從源頭抓起,建立明確的監管工作機制。一是行業主管部門(規劃、住建等)要建立準入、監管和處罰相結合的常態工作機制。讓符合法律有關規定和安全條件的,予以準入和運行;對非法“住改倉”,要加強日常監管,依法依規進行處置,形成閉環管理。通過建立健全有效的監管機制,讓非法“住改倉”整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避免安全隱患失管漏管;二是嚴格規范市場租賃行為,加強房屋租賃的日常安全監管責任落實。加強對出租人、承租人、物業公司、房屋中介等各方的責任管理,明確“住改倉”行為的具體管理細則。同時,建立有獎舉報機制,發動群眾參與監管,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監管的良好氛圍。
(二)加大“住改倉”整治工作宣傳教育力度。一是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自媒體等新聞媒體,加大對非法“住改倉”整治的宣傳力度,在全社會積極營造抵制非法“住改倉”的輿論氛圍;二是加大對“住改倉”涉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提高廣大群眾的守法意識和維權意識;三是加大對“住改倉”整治行動的宣傳,制作一批主題突出、生動活潑的公益宣傳廣告和專欄節目進行宣傳,鼓勵群眾依法舉報。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監管。積極探索綜合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對各商圈區域內出租房和“住改倉”情況進行有效監管,打造智慧監管平臺,通過“人防”、“物防”和“技防”有機聯防聯動,進行全覆蓋、不間斷、落地式監管,做到“隱患時時有人查、處處有人管”,實現關口前移、防范于未然。(道里區政協)
來源:市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