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獻策
二次供水是保障居民飲水健康的“最后一公里”,是重大民生問題。為了進一步提高二次供水水質污染防治的科學化、有序化,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全面實現二次供水設施由供水單位統一管理。二次供水設施管理單位應當按照相關技術標準和規范管理維護供水設施,確保供水設施正常運行。建立二次供水設施標準化建設、專業化管理、一體化運營的管理模式,出臺規范的管理辦法。加強二次供水設施應急故障的處理及時性和技術專業性。對于處于居民區的小型泵站,要建立與物業和居委會管理的協調機制,做好實時監控及應急處理預案。完善預警、報警系統及應急處置機制,實現無人值守、遠程監控或物業協助監控和預警,配備專人定期巡檢和設備保養,保證在污染、停供、泄露等事故發生的第一時間得到處置。
2.以二次供水改造為契機,參考我市淘汰燃煤小鍋爐攻堅戰的經驗,拆“小”消“弱”,合并建立中大型二次供水站,以便集中財力,加強信息化和智能控制、在線監測系統建設。按照《黑龍江省城鎮二次供水系統智慧泵房應用技術規程》進行相關設備升級及完善安防技防措施。在合并改造有困難和設備安裝空間受限的小區,采用防淹沒和靜音型設備。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全面更新設備和管線,原老舊的鑄鐵管更新為抗腐蝕、耐壓強、結垢少的塑料管、不銹鋼及復合金屬管。
3.加強二次供水水質的保障措施工作。建立常態化、規范化的二次供水水質監測工作規范。定期人工檢測水質或配置監測儀表,優化水質檢驗頻率和考核合格率等內容,制定水質監測工作規范。建立規范化的二次供水消毒制度,對規范消毒頻率、消毒裝置、消毒劑種類等提出推薦性建議。增加對物業和專業清洗機構的業務監管,加大對儲水設備及供水管線的清洗頻次。同時,基于二次供水改造的契機,改善供水壓力,基本取消多層住宅的屋頂水箱設置,提高優質飲水供應能力。
4.二次供水涉及千家萬戶,建設和維護均需要大量資金,我市已出臺文件將二次供水設施納入市供水集團統一管理,在管理體系理順的同時,宜盡快確定相關費用缺口的解決方案,通過債券、梯級水費收繳等方式均可提供一定的支持。(市政協常委 哈工大環境學院教授、博導 王秀蘅)
來源:市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