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推動金融更好服務鄉村振興的建議——市政協常委、中國農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兼中國農業銀行哈爾濱分行黨委書記、行長 馬 良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農村基礎設施的提檔升級、農民增收的實現、農村人居環境的持續改善等,無不需要資金支持。隨著農業生產規模化、現代化及產業化程度的逐年提高,農業生產對資金的需求也將逐年上升,金融對鄉村振興的支持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產業興旺資金供給不足;二是農村信用體系還不夠完善;三是鄉村振興金融服務仍然存在抵質押擔保障礙;四是金融科技和鄉村振興融合應用不足。
為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把更多的金融資源配置到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提出建議:
一、搭建政銀企對接服務平臺。通過政、銀、企多方聯動,搭建鄉村振興融資對接服務平臺,及時獲取政府鄉村振興實施規劃、產業發展布局等政策,共同分享農業產業化、新型經營主體、種業發展等數據,共同研究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落腳點,做到信息共享、政策互通。二、推動金融服務與信用建設深度融合。著力強化政府主導、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廣泛參與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完善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信息采集機制,通過有效開展信用等級評價,進一步破除信息不對稱問題,大力優化農村信用環境,努力構建人人有信用、人人講信用、信用有價值,想貸與敢貸的良好格局。
三、健全政府支持保護機制。充分發揮財稅政策杠桿效應,加大對各級擔保、保險的投入,建立健全農村信貸損失補償、農業專項貼息等機制。加快規范健全林權、農房、農地經營權頒證、價值評估、交易流轉、處置變現等配套機制建設,推動農村資源、資產變資金。
四、構建金融科技支撐保障機制。引導強化涉農數據互聯互通,推動金融機構積極接入各類政務系統,以及農村醫療、教育、消費購物等民生場景和農業產業鏈,大力挖掘數據資源,為金融機構在優化業務流程、增強模型有效性等方面提供科技支撐,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
五、接續做好脫貧地區金融服務。持續健全脫貧地區金融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做好已脫貧戶、邊緣戶、中低收入水平農戶、信用記錄空白戶、返鄉創業人員和農民工的金融服務,加強脫貧人口小額貸款投放和管理。持續加大脫貧地區產業支持力度,尤其做好幫扶帶動效應明顯的產業化龍頭企業金融服務。繼續落實消費扶貧行動,幫助脫貧地區實現產銷對接,激發增收致富活力。
六、持續加強產品模式創新。引導金融機構開展產品和服務創新,推出適合定制農業、創意農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民宿經濟等新產業發展的業務模式,重點扶持一批由龍頭企業牽頭、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跟進、小農戶參與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提高金融服務的可得性。
來源:市政協十四屆八次常委會書面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