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庭院經濟發展模式助推強村富民幸福之都——市工商業聯合會
民營經濟是市域經濟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經濟發展、居民就業、財政增收的主引擎。近年來,我市積極促進縣域民營經濟發展,聚焦特色發展、綠色發展,打造民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一、打造“五小”農經濟,撬開小園“笨”經濟市場。民營企業發揮市場敏銳性優勢,通過訂單、入股、托管等形式,引導農戶聚焦高附加值產業、因地制宜發展庭院經濟。在傳統的房前屋后、種菜種豆基礎上,鼓勵引導農戶發展打造“小果園、小花卉園、小瓜菜園、小水產園、小養殖園”為主的“五小”涉農經濟,和以“小加工、小餐飲、小民宿、小制作、小買賣”為主的“五小”非農經濟。打造無公害、無添加有機小院農產品的“笨”屬性,讓小園的“笨”產品成為高附加值市場網紅產品。結合市場需求,以農戶為主體,用“微經營”帶動“微消費”。精心選擇一批有發展潛力的項目,合理確定品種規模,突出地域特色。發展特色種養,打造一批微菜園、微果園、微菌園,就近滿足城市100公里半徑消費圈的“笨”農產品的需求。建議引導民營企業參與發展庭院經濟,同時政府在采購、行業補貼、稅收融資等方面向這類民營企業傾斜。
二、以“笨”農業為起點,引領“小園”經濟走向標準化。從出品的農產品質量標準,到小園文旅項目的標準化建設,小園經濟要實現市場長期的認可度,必須完成從小而全,到小而精,小而信的三級跳,實現五小農產品的標準化。針對五小農產品,建議參與投資入股的民營企業發揮市場重要性優勢,謀求政府支持民營企業與村屯合作建立庭院經濟專業合作社,并編訂推廣相關農產品種養、加工、經營標準,對民營企業制定的生產標準,納入全市標準化生產體系加以推廣,持續夯實庭院經濟健康發展的產業基礎,確保五小農產品的出品質量標準。
三、叫響地域特色,讓特色成為小園經濟的品牌。聚焦發展特色農產品,提升小園五小農產品和五小非農經濟的市場核心競爭力,將做大做強地域特色作為第一戰略。這就需要各級政府對庭院經濟的培育實施“一村一品”“一鄉一特色”的謀劃戰略。使“一品”“一特色”成為縣域經濟增長的新切入點。建議民營企業發揮市場主體性優勢,打造庭院經濟品牌項目。打通產品銷售渠道,推動庭院產品進市場、進超市、進食堂,提高品牌效應和經濟效益。建議推動庭院經濟融合當地特色文化,積極打造特色服務項目,推出各具特色的庭院經濟品牌活動。著力加強合作社建設,推動庭院經濟向規?;?、特色化、品牌化發展,讓一家家小庭院融入“集體增收園”,讓產品走出“庭院”走向廣闊市場。
來源:市政協十四屆八次常委會書面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