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民營經濟深度參與產業振興 ——哈爾濱市工商業聯合會
鄉村振興是一項偉大的事業,對民營企業而言,投身“萬企興萬村”行動,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有著潛力巨大、機會無限的商機。建議支持鼓勵民營企業投資鄉村興辦產業項目,激活農村資源潛力,壯大鄉村支柱產業,夯實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
一、因地制宜創新模式、推廣多方合作模式。民營企業應充分發揮資本優勢、技術優勢、市場優勢和渠道優勢,深度參與農村產業振興,因地制宜投資興辦種養、加工、旅游等產業,積極興辦生產資料、經營管理、用工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鄉村產業重構、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同時,政府應放開農村資源管控,允許參與鄉村振興的民營企業利用村莊用地辦企業、上項目。支持民營企業通過入股等形式參與農村合作社生產經營,探索推廣“企業+合作社+農戶”合作模式,打通產加銷鏈條,提高農業生產綜合效益,免費對當地農民及來自全市各地的村集體經濟代表、農村致富帶頭人、鄉土人才進行技術培訓,傳授先進種植技術和生產經營理念。通過各種培訓,形成長期勞務關系,培育發展現代農業的骨干人才。
二、提供金融服務、提升科技創新。聯合組織開展“萬企興萬村”回報家鄉、“金融服務進民企”等專項行動,對接企業金融需求,制定金融方案,為下鄉民企和產業鏈條上各類“聯農帶農”主體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國有銀行與政府部門對接,共同創新推出“聯企興村貸”金融服務模式,并配套推出項目前期貸、經營性固定資產貸、鄉村振興工業貸等系列金融產品和支持政策。推進生產標準化,建立健全從種子、育苗、播種到田間管理、收獲到加工、包裝、銷售的全鏈條全覆蓋的工作規范,指導農民打造特色優質農產品,提高農業生產質效。針對市場綠色健康食品要求,民營企業持續研發新產品、推廣新工藝、打造新品牌,提高農產品品質,滿足人民群眾日益豐富的個性化需求。
三、培育智慧農業、助力產業振興。民營企業在硬件技術研發方面,盡快實現農業傳感器核心元器件國產化,增加國產農業機器人的高性能整機產品研發供給,破解智慧農業硬件設備進口依賴難題,降低智慧農業建設成本和運行風險。在軟件技術創新方面,重點圍繞智慧農業模型與算法、農業大數據智能計算等短板技術及薄弱環節開展攻關,掌握核心算法,降低對開源算法和國外算法的依存度,提高智慧農業軟件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積極探索智慧農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應用場景,打造包括產業轉型、環境治理、文化保護等模式多樣的信息服務產品,滿足不同地區、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農民需求,促進鄉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來源:市政協十四屆八次常委會書面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