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體育事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民建哈爾濱市委員會
《關于推進“十四五”農民體育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農民體育健身賽事模式不斷創新,農耕農趣農味特色健身活動更加豐富”“體育助力鄉村產業發展更具活力,農體文體智體深度融合,多元融合格局基本形成”。如今全國各地鄉村體育賽事越發紅火,體育正賦予鄉村更多活力與魅力。如何讓鄉村體育的熱度長期保持,在鄉村振興的實踐中發揮更大作用,進而推動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建設,為此建議:
一、提升鄉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因地制宜完善農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網絡,不斷優化城鄉全民健身功能布局。一是加快補齊農村公共健身設施短板,建設完善公共體育場、健身中心、體育廣場等并向社會免費或低價開放,提升場地利用率,定期進行設施維護和更新。二是深入推進體教融合,配齊鄉村體育教師并落實相關待遇保障,開設優秀體育課程,優化中國鄉村體育教育生態。三是加強鄉村體育科普工作,借助公共宣傳欄、鄉村廣播、新媒體平臺,普及健身知識和文化,營造鄉村全民科學健身的良好氛圍。
二、打造文旅農體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把握鄉村旅游發展契機,依托生態優勢,建設綠色休閑步道、設計自駕騎行線路、開發戶外露營、研學旅游基地,打造多樣化戶外運動休閑消費場景。定期舉辦鄉村體育綜合賽事,不論是傳統項目,還是備受游客青睞的特色賽事,都能在豐富人們文化生活的同時,推動體育與農業、商業、旅游等產業融合,帶動農民創收讓群眾從中受益,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新動能。
三、挖掘體育文化內涵繁榮鄉村文體事業。一是堅持農民主體性,以農民為根本,以農村為陣地,讓鄉村體育為廣大農民朋友提供更為豐富的文體活動和精神滋養。二是突出地方性、民族性,支持打造“一村一品”鄉村自辦群眾性體育活動,重點挖掘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并將其與節日文化、民族風俗、特色美食、美麗鄉村結合起來,激發人們對鄉村鄉土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三是體現趣味性,鄉村體育的主要目的是團結人心凝聚積極向上的力量,有趣有看頭的比賽才能讓更多人參與進來,做大品牌保證持續性。
四、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提供必要保障。相關部門應提高對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的認識,利用好體育產業扶持金等財政補貼手段,擴大在鄉村體育領域的資金投入份額。充分利用賽事效應,激活賽事經濟。樹立服務理念,建立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群眾支持的鄉村體育長效發展機制。
來源:市政協十四屆八次常委會書面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