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言人:市政協常委、民盟哈爾濱市委主委、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院長 孫鳳玲
街頭巷尾的商鋪本是城市經濟發展的“毛細血管”和招商引資的“翡翠原石”,如今卻因種種原因變成了“沉睡資源”,不僅不產生經濟效益,反倒造成資源浪費和貶值,影響城市整體商業活力。
應深入調查“摸家底”,適時介入當好“店小二”。商務主管部門深入轄區進行摸底調研,適時、及時介入閑置商鋪盤活工作,借鑒開發商、運營商的專業經驗,為定向招商盤活商鋪提供智力支持。
應分類施策“明方向”,重構有效商業“生態圈”。重構“商業定位”與“產品定位”,針對不同閑置商鋪類型、所處區域、周邊業態等情況,結合產權方意見,分類指導、分類施策,用“以變應變”的方式不斷調整,最終實現閑置商鋪的逆境重生。
應創新業態“找出路”,打造消費者“心頭好”。當前新奇體驗、視覺沖擊、情緒價值、人間煙火等成為消費者追求的主要賣點,在盤活商鋪招商引資過程中要注重“物以稀為貴”,以稀缺性和新鮮度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
應細化服務“強保障”,激活經濟發展“一池水”。政府主導建立“商業載體出租出售供需對接平臺”,讓商鋪快速脫穎而出,為商鋪的盤活增添助力,開拓招商渠道。為企業和產權方提供全流程服務,打造良好營商環境,在做好閑置商鋪盤活利用的同時,要完善落實人才配套政策和服務,讓他們有歸屬感和幸福感,靠情懷留人、事業留人,以豐盈的人氣提升城市整體商業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