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南崗區政協提案和文化文史學習委與提案組委員走進由彭喜才委員創辦的華夏鞋文化博物館,了解鞋文化的歷史和發展,探尋用足跡記錄時代和社會的變遷,感受民俗文化魅力。

華夏鞋文化博物館是國家文物局備案的鞋文化博物館,品種、數量、質量創多項全國之最。館內文物萬余件,收藏了從宋朝、唐朝、清朝及闖關東、東北抗聯等各個年代、不同時期鞋類及相關器具精品,時間跨度近千年。藏品歷史特色突出,系統反映中國鞋履文化幾千年的歷史面貌和發展過程。其中,繡花鞋、烏拉草鞋、官靴、戰靴、虎頭鞋等許多古老的鞋子,吸引委員駐足觀賞,了解背后的故事。據館長介紹,這些“古鞋”都是手工縫制而成,每雙鞋子都是藝術品,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展現了不同年代、不同時期人民的生活習慣和民俗文化,反映了人類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探索。館內還收藏著一雙側面有兩個彈孔、鞋跟處帶有刺馬針的日本大佐鞋,是國家級文物,生動的展現了硝煙彌漫的戰爭場面。
通過參觀,委員們了解到中國文化之中的鞋文化和歷史,深刻地感受到鞋子背后所蘊含的深刻內涵和人類的智慧,了解中國一代代制鞋工匠的傳承發展和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委員們紛紛表示,對鞋履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就是對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要更加尊重和珍惜傳統工藝和文化,發揮專業人才優勢,為鞋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和后續力量。
來源:南崗區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