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進“二網融合”循環發展 加快民營企業建設綜合分揀中心
建言獻策
近年來,我市采取“互聯網+回收”“設置智能垃圾回收箱”及“廢品回收車”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運營,以服務“全客群”、回收“全品類”、拓展“全渠道”、建設“全分揀”為目標,服務范圍涵蓋道里、道外、南崗、香坊、松北、阿城、呼蘭、雙城等多個城區,覆蓋100余萬戶家庭,已初步建立了市區生活垃圾回收網絡體系。同時,通過“互聯網+再生資源回收”新模式,搭建了“我來收”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目前已發展大小回收車700余輛,自有和整合社會分揀加工中心30余個,服務范圍涵蓋道里、道外、南崗、香坊、松北五個主城區及阿城、呼蘭、雙城部分區縣,年可回收處置各類廢品能力達100萬噸左右,已初步建立了市區廢舊物資回收網絡體系。
一、存在的問題
一是“我來收”服務的很多單位、小區坐落于城市主干道或繁華區域,周邊交通管制嚴格,很多區域嚴禁停車,給上門取貨帶來較大困難。
二是隨著“我來收”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參與哈爾濱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基層回收網絡體系發展不斷壯大,廢舊物資綜合分揀率、垃圾轉運率有待進一步提高,需要建設多個具有回收、集散、分揀加工、交易、儲存、信息收集發布等功能的分揀中心。三是很多民營企業缺少建設資金和合適的場地,制約了項目的快速發展。
二、推進“二網融合”的建議
浙江經驗:浙江是全國第一個以省政府名義開展將廢舊物資變成再生資源,打造“無廢城市”的省份。2020年,義烏采用“兩網融合”招商引進民營企業,建設綜合分揀中心,成為首家集工業垃圾、再生資源、環衛保潔于一體的大型多功能“二網融合”分揀中心示范點。整個廠區規劃有工業垃圾分揀區、廢紙回收區、廢塑料回收區、有色金屬回收區,業務范圍包括工業垃圾分揀利用、垃圾分類、垃圾運輸、再生資源回收、資源再生利用技術研發、環衛保潔等。通過“二網融合”分揀中心示范項目的推進,轄區內的垃圾亂投放現象明顯減少,有效地提高了垃圾分類、收運效能,提高了城區資源再利用效率。建議我市做法:借鑒浙江經驗,我市應積極推進垃圾分類處理網和再生資源利用網的“二網融合”。
一是完善“互聯網+回收”體系,在垃圾多的區域建設生活垃圾轉運站,覆蓋本轄區全部生活垃圾,通過招標方式引進具有資質和實力的民營企業建設項目,推動我市生活垃圾二次壓縮轉運體系達到全覆蓋,將促進全市生活垃圾收運效率的整體提升。通過對生活垃圾的二次轉運和壓縮運輸,增強城市生活垃圾清運能力,提高作業效率、節約運輸資金,解決道路交通管制問題。
二是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與再生資源回收有效銜接,在遠離居民區且道路順暢,能夠輻射主城區及周邊縣鄉村的區域選址建設“二網融合”綜合分揀中心項目,用于各類生活垃圾和再生資源的回收、分類、壓塊打包、初加工及銷售。政府應設立扶持資金,并幫助協調解決場地問題。以市場化為指導,引進具有資質和實力的民營企業參與建設。通過建設綜合分揀中心,進一步優化收運時間、路徑和頻次安排,嚴格落實上下游環節責任倒查機制,有效提高生活垃圾在分類、回收、分揀、運輸、處理等環節的運作效率,也從根本上提高再生資源回收率、利用率,有效推動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規范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實現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利用,走出“資源—產品—廢舊資源—廢舊資源再利用”的循環發展新路子。
來源:市工商業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