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上海市高度重視會展經濟發展,在“十三五”“十四五”規劃中鮮明地提出加快建設上海國際會展之都的任務。自2015年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建成運營以來,上海市積極構建會展“大平臺”“大流通”“大市場”,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不斷提升會展業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信息化、品牌化水平,使會展經濟成為上海打造“五個中心”升級版的重要“加速器”。
一、基本情況:
會展經濟能夠帶來大量商流、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是現代服務業重要組成部分。上海市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出臺了《上海市推動會展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國際會展之都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進一步優化會展經濟發展生態圈,推動會展業快速健康發展,已建成專業場館近百萬平方米,居世界主要會展城市之首。2023年以來,共舉辦各類展覽活動681場,總面積1732.67萬平方米,規模居于世界前列。
(一)立足大局,高水平服務國家戰略。一是打造開放型經濟創新發展新引擎。上海市充分發揮國際采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四大平臺作用。做精做優做強“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服務平臺,提升境內外專業采購商規模。二是搭建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平臺載體。堅持以浦東高水平改革開放、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等國家戰略為牽引,努力打造開放層次更高、輻射帶動更強的重要會展載體。三是推動區域高質量協同發展。支持本市會展企業在長三角城市舉辦系列展會活動,依托長三角會展聯盟、長三角旅游推廣聯盟,加強信息交流、人才培養、品牌培育、文旅宣推,促進會展經濟區域協調發展。
(二)提升能級,增強配置全球資源功能。一是加強會展聯合招商。建立由市、區兩級行業主管促進部門、展覽場館、會展服務單位組成的“四位一體”會展招商機制,主動為會展舉辦單位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務,引入高水平會展企業和會展項目。二是引進國際知名會展市場主體。積極開展與國際展覽業協會(UFI)等國際組織的合作,集聚高端會展上下游企業,吸引國際知名品牌展會和高端國際會議落戶上海。三是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會展集團。鼓勵本市會展企業規模化、集團化、多元化發展,開展跨區域、跨行業、跨產業聯合經營,采取國內外合作、收購兼并等模式增強組展實力。四是打造展覽場館新優勢。支持展覽場館加強合作,在檔期信息共享、行業聯合推廣等方面建立合作機制。五是推動會展項目品牌做精做強。積極支持中國品牌博覽會、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等國家級重點展會發展,進一步提高對內對外輻射能力。積極培育上海國際碳中和技術、產品與成果博覽會,打造具有行業競爭力的專業展會。
(三)優化布局,構建會展經濟新生態。一是加快完善會展產業鏈布局。充分用好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等展覽場館資源,形成具有顯著帶動效應和引領功能的會展全產業鏈,打造會展經濟發展高地。二是發揮浦東會展經濟示范引領功能。集聚更多國際優質會展機構和項目,發揮自貿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開放創新先行先試作用,推動會展經濟國際化發展。三是加快會展線下線上融合發展。提升以云上會展為主的線上會展平臺服務能級,打造一批云上會展品牌項目。增強品牌展會的線下功能和數字化服務水平,打造一批帶動力強、知名度高的雙線展會。
(四)融合賦能,放大會展經濟綜合帶動效應。一是推動會展與產業深度融合。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三大先導產業和高端裝備制造等六大重點產業,發揮會展促進技術成果展示、推動國際合作交流、拓展產業發展空間的科技創新功能和產業引領功能,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專業化品牌展會。二是加強會商旅文體聯動。深化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上海旅游產業博覽會等優質展會和上海“五五購物節”、上海時裝周等重要節慶活動的合作互動,促進展覽、會議、旅游、文化、體育等各產業間的聯動發展。三是釋放消費活力。支持舉辦各類首發、首秀、首展活動,打造“全球新品首發地”。增強會展與商業綜合體、電商平臺等融合發展,集聚品牌資源、提升產業能級、引領消費潮流。
(五)集成創新,構建會展經濟營商環境高地。一是加強制度保障。制定《上海市會展業條例》,優化會展“一網通辦”建設,完善高效便捷的事中事后監管機制、糾紛解決機制,提升展品、人員通關便利化水平,持續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二是優化政策扶持體系。統籌用好國家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市商務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等,支持引進國際知名展會、知名會展企業,培育與本市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相匹配的專業展會,支持本市企業赴境外參展辦展,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三是形成會展人才引進及培養機制。對引進的高層次、緊缺會展人才在戶籍和居住證辦理、住房保障等方面提供便利。優化本市高等院校會展經濟相關學科設置,培養高端復合型會展人才。
二、經驗啟示
哈爾濱作為東北亞貿易城市之一,從20世紀初就成為東北亞的物資集散基地,曾在我國率先舉辦了對蘇聯及東歐國家的經濟貿易洽談會。經過多年的培育,以“哈洽會”“冰洽會”等為代表的會展活動已具有相當影響,為我市經濟發展匯聚了巨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帶動了旅游、餐飲、交通運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對于提高我市知名度和競爭力、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拉動作用。在此基礎上,應充分借鑒上海市發展會展經濟的成功經驗,推動我市會展經濟快速發展,打造更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會展之城。
(一)制定會展經濟高質量發展規劃,規范會展活動管理。圍繞加快我市會展經濟市場化、專業化、品牌化發展,編制《哈爾濱市會展經濟高質量發展五年規劃》或《哈爾濱市會展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明確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制定出臺《哈爾濱市會展業管理辦法》,從地方性法規層面規范會展活動,促進我市會展業健康有序發展。
(二)加快硬件基礎設施建設,探索打造精品展會。目前,我市唯一可舉辦大中型展會的哈爾濱國際會展體育中心,即將改造成為亞冬會賽事場館,不再具備辦展功能。在建中的哈爾濱東北亞國際貿易中心是我市未來大力發展會展經濟的重要硬件保障,于2019年11月開工建設,但期間因建設單位資金壓力較大,擱置至今。因此,應積極協調推進哈爾濱東北亞國際貿易中心—會展中心項目建設,加快會展場館投入使用。同時,借助哈爾濱世界歡樂城、哈爾濱華南城、哈爾濱西城紅場、哈爾濱海寧皮革城等商業綜合體,探索引進、培養高端展會、精品展會新途徑,積極打造高品質、高科技、高水平、小而精的專業性展會。
(三)培育壯大會展主體,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通過收購、兼并、聯合、參股、控股等方式組建和培育實力強、競爭力大的專業企業集團。以引進落地、兼并重組等形式,推動大企業進入會展行業,改善企業資本結構,支持會展企業上市。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政策扶持、創新引領”的原則,引導中小會展企業專業化、規范化辦展辦會,鼓勵中小會展企業采取合并、合作、眾籌等方式,聯合舉辦與本市重點發展產業相關的會展活動,爭創知名會展品牌。
(四)推動展產融合發展,形成“ 會展+”優勢疊加。發揮會展業對產業發展的拉動作用,聚焦我市“4567”現代產業體系和對俄合作中心城市的戰略部署,由產業鏈牽頭部門主導、市場運作,培育或引進會展項目,促進產業會展全鏈式發展。主動對接外省市和發達地區會展資源,承接區域協調發展相關會展活動,深化區域交流和產業合作。深度挖掘本土會展業潛力,積極打造“會展+科技”“會展+旅游”“會展+農業”等模式,促進會展業與其他優勢產業深度融合,實現相互賦能的發展格局。
(五)線上線下辦展相融合,推動會展業創新發展。支持企業舉辦線上展會,充分運用5G、VR/AR、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舉辦“云展覽”,開展“云展示”“云對接”“云洽談”“云簽約”。大力推動傳統展會項目數字化轉型,支持專業展會主辦機構將線下品牌展會項目開通線上展覽,通過培育龍頭企業和品牌展會,有效發揮示范、帶動和輻射作用。積極倡導綠色、低碳和可持續性辦展理念,大力推廣“綠色設計”“綠色搭建”“綠色展出”“綠色處理”“綠色服務”,支持綠色會展技術創新,推行“簡約化、模塊化、低碳化、安全化”的環保展臺,加強展會物料回收循環利用。
(六)優化會展經濟發展環境,構建會展業發展新生態。建立會展業誠信體系,對會展企業服務質量信譽等級進行評定,簡化優化會展獎勵資金申請審批流程,懲處通過弄虛作假方式騙取會展獎勵資金行為。建立會展行業標準體系,支持會展行業協會組織制定展會設計搭建標準、經貿類專業展覽會“四化”(專業化、國際化、市場化、規范化)標準,推進會議型賓館酒店評定工作,開展品牌展會影響力評估標準等,規范市場行為。建立會展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并不斷完善中英俄版“哈爾濱會展官網”和“哈爾濱市會展業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支持開發智慧展會系統,搭建永不落幕的展會平臺。設立哈爾濱市會展業發展專項扶持基金,并向重點會展項目傾斜。加強會展經濟理論研究,建立行業人才培育體系和信息庫,支持行業協會和開設會展專業的院校聯合開展人才教育培訓工作。